【養老網 養老保險】養老費率降低難兌現,社會上有關養老費繳滿15年后不適宜再繳的聲音也越來越多。對此,日前,人社部回應稱,這種做法才是“不劃算”的,我國正在健全多繳多得激勵機制,退休人員退休時領的養老金,與其工作時的繳費年限長短、繳費水平高低直接相關。繳得多、繳得長,領的養老金水平自然高。15年只是判斷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后能否按月領取養老金的條件。人社部在回應時明確,不管對哪類參保人員,多繳養老保險費都是劃算的。
養老保險倒逼激勵機制改革 人社部稱15年停繳不劃算
繳費性價比惹爭議
作為“五險”中繳費率中的“大頭”,養老費率高企近年來多被形容為企業“不可承受之重”。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告訴記者,在我國,養老保險的法定費率(也稱“名義費率”)確實較高,養老金制度并軌后,機關事業單位或企業繳納20%、員工繳納8%,合計28%的比例在世界各國中名列前15位左右。
雖然人社部此前曾松口養老金費率有望降低,但始終未見明確政策和行動令部分繳納人群動搖了持續繳費的想法,多位在職員工向記者表示,今后只要繳夠擁有按月領取養老金資格的年限后,就會考慮不再繳費。
對此,人社部表示,退休人員退休時領的養老金,與其工作時的繳費年限長短、繳費水平高低直接相關,繳得多、繳得長,領的養老金水平自然高,15年只是判斷參保人員達到退休年齡后能否按月領取養老金的條件,不早參保,而是只繳滿15年其實才是“不劃算”的。
具體來說,以一位月薪保持在5000元的企業男職員為例,如果該職員工作35年并且在工作期間持續按應繳比例繳納養老保險的話,35年后,企業及職員本人共繳納養老保險為58.8萬元,如果只繳納15年,繳納總額為25.2萬元。根據公式計算,繳納15年,該職員月領養老金為1268元,連續繳納35年,月領養老金為2959元。不過,不論是哪一種繳費方式,60歲退休后,該職員必須至少連續領取養老金16-17年才能拿回企業及自己繳納的全部費用。